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石川
王石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13
  • 关注人气:6,6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51水晶宫博览会的概况和影响分析_水晶宫万国博览会

(2025-05-31 08:27:24)

1851水晶宫博览会的概况和影响分析_水晶宫万国博览会

各位朋友好,今天的文章重点在于1851水晶宫博览会的概况和影响分析的讲解,同时也会对水晶宫万国博览会进行补充说明,感谢您的关注,下面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简述1851年水晶宫的概括及历史意义
  2. 1851伦敦世博会为什么称"水晶宫
  3. 世博后如何应用呢不会都拆除吧好可惜呀!

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了一场世界瞩目的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概况、影响等方面对水晶宫博览会进行剖析,以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价值。

一、概况

1. 背景与主题

1851年,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为了展示工业成果,英国政府决定举办一场国际性的博览会。博览会主题为“展示工业和艺术产品的世界博览会”。

2. 水晶宫的诞生

为举办博览会,英国政府委托著名建筑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展览馆——水晶宫。这座建筑采用钢铁和玻璃结构,外形似水晶般剔透,因此得名。

3. 展览内容

博览会共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涵盖了工业、农业、手工业、艺术等多个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包括蒸汽机车、纺织机械、工艺品等。

二、影响

1. 推动工业发展

水晶宫博览会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这场盛会促进了各国工业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加速了全球工业化的进程。

2. 提升英国国际地位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博览会上展示了其强大的工业实力。这使英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高的地位,为后来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

3. 影响世界观念

水晶宫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4. 城市建设与规划

水晶宫博览会为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借鉴。例如,博览会场馆的设计理念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5. 艺术与设计

博览会上的展品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灵感。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从中汲取了新的元素,推动了艺术与设计的创新。

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它不仅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盛会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仍需从水晶宫博览会中汲取智慧,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简述1851年水晶宫的概括及历史意义

水晶宫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诞生,水晶宫是英国伦敦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

“水晶宫”建成于1851年,最初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是万国工业博览会场地。

1854年被迁到伦敦南部,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表示它的烧毁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水晶宫,这座原本是为世博会展品提供展示的一个场馆,却成了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

水晶宫因此而成为世博会的标志。

百年世博的里程碑之一。

截止至2013年,1851年伦敦世博会已经过去了163年,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建筑形态早已跨越了水晶宫、蒸汽机的时代。

然而,人类并没有脱离水晶宫所使用的材料和方式,水晶宫依然存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变化着帕克斯顿的创意理念。

1851伦敦世博会为什么称"水晶宫

玻璃

伦敦“水晶宫”内景。它是专为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大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一座展览馆。由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按照当时建造的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

世博后如何应用呢不会都拆除吧好可惜呀!

我也觉得很可惜啊!但是土地紧张,没办法。

据人民论坛消息,世博场馆拆除后1/3留作绿地。报道称世博场馆拆除后的利用大概分为:三分之一用于建设公共设施,“一轴四馆”是保留的,中国馆会建设成博物馆;三分之一留作城市的绿地;三分之一用于商业的开发,绝不会用作富人住宅。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宇飞、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和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三位专家,从各个角度讲解了世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民众关心的“浪费问题”。文章称,在申请世博的时候,主办方就和世界博览局有一个协议,约定在博览会结束后拆除一些场馆。当然也会尊重参展方的意见,比如阿联酋想把自己的展馆带回国,改造成一个博物馆。民众关注的浪费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场馆建设的费用只占总费用很小的部分。拿日本馆来说,整个日本馆的投入是20亿日元,不是很大。如果把所有的场馆都保留下来难度很大,如果要保留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个是外国场馆同意送给中国,另外是中国要向博览局支付费用。

相关阅读:

世博局否认保留5个外国“最美馆”拆除是惯例

上海世博会开幕近一周来,游客收获颇丰,不但可以欣赏多元的各国文化,还可以选购海宝等畅销的纪念品。

世博会开园以来,美轮美奂又各具特色的外国展馆博得游客们的由衷喜爱。当得知按照世博会历届惯例,这些展馆将在世博会结束后陆续拆除时,不少观众深感惋惜。上海世博会主办方昨日表示,目前尚无遴选5个展馆永久保留的相关计划。按照世博局官方此前公布的消息,世博园将永久性保留“一轴四馆”五个标志性建筑,即“ 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会文化中心”等。

■各方说法

上海博物馆馆长:保留5个最美馆只是民间说法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就“世博结束后自建馆是否会有保留”这一问题,向上海市文广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求证。陈燮君说:“评选5个最受欢迎的自建馆作为永久保留馆”只是民间说法。至于最终会保留什么馆,上海市政府下一步将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

“我所知道的是,世博会博物馆将会被永久保留,城市足迹馆将会被拆除。”作为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和总策划师,陈燮君表示,他能确定的只是自己具体负责筹建的这两个展馆的去留。

德国馆总代表:

离开世博会展馆无意义

德国馆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筹备之初, 各展馆已经被要求在世博会结束之后拆除,按照“世博后计划”,这片世博会用地可能会用来建设绿化工程。

施米茨说:“对于一个场馆来说,没有展品、没有内容、没有世博会气氛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世博会的6个月已经足够长了,这些建筑都并不是为了永存保留而设计的,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它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施米茨介绍,他们用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建造德国馆,使用的1200吨钢材将在世博会结束之后熔铸再造,实现再利用;展品将被归还给各自所属的公司。就连覆盖在德国馆表层的膜,都可以回收用来制作雨伞、防晒装置或是袋子。

沙特王子:

“月亮船”去向未定

世博会开园当天,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还没有决定沙特馆的去向。自试运营到开园以来,传言造价超过10亿元的沙特馆一直高居热门馆前列,深受观众“追捧”。

英国馆项目新闻发言人:

26万颗种子留中国

英国馆项目新闻发言人凯瑟琳·狄更森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世博会结束后,英国馆将留在中国异地安置,而那些包含了26万粒种子的亚克力杆将被赠送给中国不同的机构,还有部分会保留在世博园内。

“这是英国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而英国馆的种子也代表中国与英国的友谊生根发芽、长存。”狄更森说。

■历届惯例

外国自建馆会后拆除

对于展馆在世博会之后拆除的做法,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解释道,这是历届世博会的惯例。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此前曾公开表示,从世博会159年的历史经验来看,保持原样会给主办国带来很大负担,不仅后期需要资金维护,原有地块也无法重新开发,所以依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则,世博会上的外国自建馆属于临时场馆,一般在会后拆除。

据了解,此前就能否保留场馆,上海世博局也曾和国际展览局商量。但对方表示, 如果本次世博会保留大量外国馆,将对以后的主办方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人家可能没有这么多的土地。

而由于不少外国馆的建造设计都是按照临时性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在设计前就考虑到拆除后材料的重复使用或直接降解,因此建筑从临时性变成永久性,质量安全如何解决也是个大难题。

最能说明世博展馆全部拆除的典型案例是2005年爱知世博会。在最初的选址时, 爱知世博会借用了当地的青少年培训基地,借用条件是世博会结束后原样奉还。于是爱知世博会在结束之后可谓片瓦不留,完全恢复了一片绿地。

而有保留意义的临时性展馆在会后被迁建保留也早有先例,比如1851年的水晶宫 ,因为反响不错,世博会后即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此外,一些标志性建筑也被留了下来,比如埃菲尔铁塔、西雅图世博会的太空针、大阪世博会的太阳塔。

俄罗斯馆:儿童心中的理想城市

“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昨日,俄罗斯馆馆长阿历山大· 克留耶夫在向南方日报等媒体介绍童话般的展馆时,引用了俄罗斯作家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中的这句话。俄罗斯馆堪称一座世博园内的儿童乐园,主题便是“ 儿童眼中的未来世界”。

据了解,这也是俄罗斯继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之后重新拥有自己建造的展馆。

世博园里的儿童乐园

12座形态各异的白色塔楼高20米,上部是红色的镂空图案,顶端还镶有金色“花边”;塔楼中央是一个“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步入其中,五色斑斓的花朵、巨柱、水帘和数不清的童真笑脸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这就是记者眼中的上海世博会俄罗斯馆。

展馆主题源自科幻童话《小无知历险记》中创造的花城:“在一座童话城市里住着一些小矮子,每个小矮子的身量都像小黄瓜那么高。他们的城市非常漂亮,栋栋房子的四周都长着鲜花,而这座城市本身就叫作花城。”这也成为俄罗斯馆的理念—— —展现儿童对理想城市的无限憧憬。

俄罗斯馆中心的展区分作3层,底层是花朵城,第二层是太阳城,第三层是月亮城, 分别对应着《小无知历险记》中小无知曾经游览过的3个梦幻王国。记者在底层看到 ,这里摆满了各种造型奇特的城市模型,据介绍,这些模型的原型出自俄罗斯儿童之手。俄罗斯在为参展做准备时,举行了一次题为“我眼中的最佳城市”的全俄儿童绘画大赛,其中的优秀作品被制成模型展出。

“吸引儿童的城市就是最好的城市,如果孩子感到幸福,那很多人也会喜欢的。因为我们都是从孩童成长起来的。”克留耶夫道出了其中奥妙。

俄罗斯馆内部布展设计师鲍里斯·克拉斯诺夫则说:“我们俄罗斯人有一句俗语 ,要在娱乐的同时进行学习。我们希望以一种童话的方式对人类的现状与未来进行非常严肃的思考。”

俄儿童或来世博园过节

克留耶夫还表示,“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俄罗斯馆正计划邀请国内竞赛获奖儿童代表来到世博园,与中国儿童一起庆祝节日。同时,莫斯科的教育专家也将通过视频连线,与中国的教育专家共同探讨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此外还有俄罗斯儿童手工艺专家的作品展示。

18年后再造自建馆

据了解,俄罗斯馆是上海世博会上49个外国自建馆之一,在此之前,俄罗斯建造自建馆最近的一次要追溯到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上。

对此,克留耶夫表示,俄罗斯造自建馆是想让上海人民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俄罗斯文化。

克拉斯诺夫则向参观者热情地发出了邀请,他说:“我想在世博会上,每一个参展国的意图都是表现出它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表现出这个民族特有的一些东西,展示具体的物品并不是关键所在,因为具体的物品一个展馆再大也无法装下整个俄罗斯。最主要的还是这个民族对问题的理解和他们的价值观与理念。”

相关

中俄二战老兵在

俄罗斯馆连线对话

据新华社电6日在上海世博会俄罗斯馆,中俄两国三位分别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的老人,借助现代视频手段,展开了一次跨越空间的对话。

叶尚志1919年出生在安徽安庆,1937年投身抗日战争,并于当年加入八路军。他坐在俄罗斯馆的会议室里,挥动着双手,坚定地说:“二战胜利是扭转世界历史车轮的一场决定性胜利。”

在电视屏幕的另一端,在莫斯科演播室的85岁的伊万·马尔登努什科说:“我今天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我们的中国朋友、我们的同志。”

另一位中国抗日战争老兵卢长鹤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列宁说过:‘忘记过去, 就意味着背叛。’”

中俄二战老兵连线对话,是世博会俄罗斯馆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举行的系列纪念活动之一。

南非馆:

昨日揭神秘面纱

经过两天的试运行之后,南非国家馆于终于在昨日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迈特·恩科阿纳·马沙巴内等出席开馆仪式。

以“一个现代经济大国的崛起,时机到了”为主题,南非馆以世界杯、城市发展改造贫穷、旅游业与自然资源、科技发展等为主要展示内容,向世界展示南非独特的传统文化与各大城市的活力以及南非新民主政府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南非外长马沙巴内表示,南非国家馆将展示南非通过创新和科技改善城市生活, 改造贫穷,使人们生活得更好,这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密联系。另外,吸引中国和其他国家来南非投资也是南非馆展示的另一项重点内容。据了解,7至8月期间,南非馆将通过介绍南非的一些支柱产业和现代经济概况,阐释南非向着“现代经济大国”崛起的时机已到。

随后李肇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非常高兴出席今天南非馆的开馆仪式 ,他对南非馆的开馆表示热烈祝贺。

仪式结束以后,在热闹的非洲广场,南非的艺术家们给观众上演了一场独具一格、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

以色列馆:

小处浓缩大智慧

据新华社电5月6日是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日。在世博园的亚洲馆区,以色列馆占地面积不过一千多平方米。与周边宏伟的“东方之冠”中国馆、“月亮宝船”沙特馆相比,以色列馆显得小巧精致。

“小”不仅体现在以色列馆的外观上,也体现在它的内涵。

遨游人体小“胶囊”

如一粒胶囊大小的内窥镜,是以色列馆的明星展品,它长26毫米、直径11毫米、重约4克。

“这是台迷你照相机,每次闪光都会在人体肠道内拍摄数张照片。它还可把拍摄画面实时传输到数据接收器,随后在电脑上播放,”以色列基文影像公司首席运营官凯文·鲁比说。

患者吞服后,胶囊随着胃肠肌肉运动沿消化方向运行,把图像传至患者系于腰间的数据传输装置。此前,医生为检查患者肠胃需把长达数米的内窥镜装置插入患者体内。

奶牛冷暖“铁蹄”知

另一家以色列公司的“小”技术则改变了奶牛饲养这一古老行业的面貌。这就是世界畜牧业中正在迅速推广的阿菲金“智能铁蹄”系统。它可以作为奶牛的“身份证”,把数据传输至电脑后借助分析软件显示奶牛的健康状况和是否处于发情期。之前,奶农只能根据经验判断奶牛状态。

以色列馆还介绍了节水滴灌技术、从植物中提取柴油的生物能源技术、海水淡化系统和即将用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转播的先进通信卫星。这些巧妙的创意究竟如何而来?

基文影像公司首席执行官沙米尔认为,以色列非常注重市场,以各种新发明和新技术满足市场需求。

创新优势还来自于政府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科研领域人才的储备以及对教育的重视。以色列驻上海副总领事蓝天铭说,以色列的教育机构鼓励学生从小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同时鼓励他们想问题时“跳出条条框框”。

今天的分享围绕1851水晶宫博览会的概况和影响分析和水晶宫万国博览会展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